[内容摘要]本窑烧制的陶土有紫砂陶、邹圩红陶、坭兴陶和南宁陶土四类陶土,本文从“紫砂陶的烧成结果、紫砂陶的利茶效果初探、鉴别粗制滥的紫砂陶的技巧“三方面内容阐述。
有人问窑主:为什么去做紫砂?专攻茶器,就必须了解茶壶的老大–紫砂壶,了解紫砂壶利茶效果体现在哪里、好到什么程度。本窑烧制的紫砂壶就有3种不同的泥料,这些泥料都来自宜兴。下面将从紫砂陶的烧成结果及其利茶效果,以及如何识别粗制滥造紫砂壶的技巧等三方面来一一介绍:
一、紫砂陶的烧成结果
本窑烧制的就有3种不同的泥料紫砂壶,前2种为笔者购买,另一种-原矿底槽青,是宜兴同行吴国荣老师交流赠送。我们先从第一次购买的紫砂陶泥来介绍起:
以上是窑主第一次托人购买的紫砂陶泥。第一种紫砂泥作出壶实用利茶效果,没有达到窑主意料的效果。
接下来是第二次购买的紫砂陶泥。考虑到紫砂泥的配方各家不一,泥料差异较大,最终都以利茶效果来衡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尝试再说。
第二种紫砂泥料经电窑烧了一次的效果如上图,柴烧后效果如下图:
窑主也用此壶的泥料自已手捏了5把壶,最终烧成效果如下:
这三种不同泥料的紫砂壶,拿在手中,很容易体会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致密性高、硬朗、厚重的质感。
二、紫砂陶的利茶效果初探
目前笔者找不到专门的描述紫砂陶的利茶效果的资料。想比较全面、准确地描述茶壶的利茶效果,其实很不容易的。因为:
1、会品茶,很清晰、敏锐地感知到所泡的茶每一道的香气、口感以及茶对身体的刺激(体感)的变化;(会品茶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茶壶的利茶效果只能通过所泡出的茶来呈现)
2、有较多不同配方的紫砂壶实践泡茶对比;
3、有同一配方、不同火侯的紫砂壶实践泡茶对比;
4、利茶效果的描述没法标准化、准确化;
(窑主购买的第一种紫砂陶泥,此壶窑主私用,第34窑烧制)
(上图为客户复烧的紫砂壶,详见《甘地柴窑第36窑(1)–概况与复烧结果》)
(上图为窑主购买的第二种紫砂陶泥,此壶窑主正在使用,本窑烧制)
(证书标注为紫泥,为朋友借窑主品鉴)
(上图为原矿段泥,同行吴国荣老师馈赠5斤泥料,窑主私用,第35窑烧制)
为了深入了解紫砂陶及其利茶效果,笔者近期重新认真学习了顾景舟先生及其两位高徒所编的《宜兴紫砂珍赏》。并在不同时段、用不同的茶叶(有2018年白露福鼎白茶、2015年的下关南诏珍藏沱茶(生普)、2013年、2016年下关南诏金芽沱茶(生普)、三鹤2812(2008年)、05008(2010年)六堡茶),品鉴这5把紫砂壶,最终笔者发现了这5把不同泥料的柴烧紫砂壶有共同的利茶效果如下:
1 、能吸附或过滤茶中的异杂气味,让茶香更为纯净、清晰、浓郁(即聚香);
2、能有效降低茶汤中的烈劲、猛劲、冲劲,口感(或称汤感)更为鲜活、爽朗、润滑、细腻;(在实践中用紫砂壶冲泡有颗粒感或粗糙感且不容化掉的茶,这一特点呈现尤为明显)
鲜活、爽朗:如绿茶的口感,鲜活、鲜爽、爽朗、清爽;
润滑、细腻:茶汤中的硬朗感、猛劲、冲劲、颗粒感、粗糙感等被软化,并变得细腻、润滑;
3、有效促进回甘、回甜、生津,且持久;(茶汤喝完,闭上嘴就能感觉到茶对口腔的刺激性(像茶分子在舌面跳舞,茶人描述为茶很有活性),随后舌面感觉到鲜爽,进而有回甘、回甜、生津呈现)
4、还能促进茶气对人体的剌激,提高体感,如发热、发汗;(能体会到回甘、回甜、生津的同时,通常也会体会到身体的发热、发汗。)
5、茶汤在茶壶内滞留时间长短不同,口感(或称汤感)富有变化、弹性;(用紫砂壶来泡茶,如在10-20秒倒出茶汤,茶汤呈现的口感是鲜活、爽朗(那怕你泡的是20年老黑茶也如此),如持续到、至60-120秒再倒出时,茶汤中的鲜活、爽朗的口感下降,变得柔和、顺滑,3-5分钟后还会有变化。)
6、能做到前面五点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保持茶的原味。
7、泥料越好,紫砂壶的利茶效果(1-6点)越明显、越强劲,茶汤的融合度、凝聚度越好!(泥料矿物组成越完整、化学成分越合理、泥料越原始(原计原味)、越自然,就越好。)
柴烧紫砂壶单凭上述的七点的利茶效果,排名第一是实至名归的!
未来笔者还会继续尝试原矿老紫泥(已买,将在37窑烧制)、段泥、底槽青,深入研究紫砂陶的利茶效果。
每个人对陶器、对茶的了解程度不同,各人体质各异,笔者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描述紫砂陶利茶效果。茶友、陶友可以通过下面四个方式,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手中茶壶,或到笔者工作室一起交流学习:
(1)、瓷器盖碗与茶壶同时冲泡同一个茶,分别品试茶汤;(这一点最为直观分辨每一把茶壶的利茶效果)
(2)用盖碗连续冲泡数次并将茶汤倒入同一玻璃公道杯,再公道杯的茶汤分别倒入不同的茶壶,分别在30秒、60秒,2分钟、3分钟、5分钟,与公道杯的茶汤对比品试,观察对比各壶利茶效果如何;(这种方式最能分辨同一茶汤在不同的茶壶内的变化和效果)
(3)直接用不同的茶壶同泡一个茶(容量与茶量比例相当),倒入不同的公道杯,分别品试;(这一点可以直接对比不同茶壶的利茶效果,但需要对茶敏感度较高方能分辨)。
(4)用一把茶壶冲泡茶叶几道之后,心里记下这几次的利茶效果之后,再将茶叶倒入另一茶壶继续冲泡,前后作个对比,也很容易觉察到两把壶泡同一茶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一点需要品试的人对茶敏感度较高方能分辨)。
另外,这四个验证茶壶的利茶效果的方式,适用于品鉴所有陶器的茶壶。
三、鉴别粗制滥的紫砂陶的技巧
一客户问窑主:“紫砂已经做烂了,为何你还做?”当时窑主直接回他:“紫砂没有烂,但做它的人有的已经滥了!”确实拿到本工作室品鉴的紫砂壶,绝大部分真是不敢恭维。如何鉴别一些粗制滥造的紫砂壶呢?笔者从告诉大家一些小技艺:
1、壶表面肌理和颜色过于油腻、艳丽,失去自然感觉,尽量不要购买;
2、当看到紫砂壶表面的反光的云母类的星星点点,这类壶是没烧熟、没烧透的,请谨慎购买。(原因详见《借你一双慧眼-如何识别火侯不足茶器的》,文末有链接)
3、购买前用刚烧开的水倒入茶壶内,静置5分钟后,将水倒出公道杯后,闻茶壶内部,如有异味,请谨慎购买。因为烧熟、烧透的、原汁原味的陶器是没有气味的;倒出公道杯的水也应是无色无味的,至少与倒入的开水没有差别。(有人说有土味,但不是泥惺味,这一点也没有错,因为陶器从五行角度来看来就属于“土”)
有异味:很可能在泥料添加有多余的料,或添加料的比例超出标准;
有泥惺味:则说明茶壶没有,烧熟、烧透;茶壶没有烧熟、烧透,就不具备陶器应有的特性;
4、从茶壶表面或者茶壶内部的颗粒,越纯净无染的泥料越有问题,说明泥料已经过多的加工做作,过多的加工,矿物质的成分就会过度的破坏;
5 、以前述的六点紫砂壶的利茶效果去选择。泥料越好,紫砂壶的利茶效果(1-6点)越明显、越强劲,茶汤的融合度、凝聚度越好!
柴烧紫砂陶必然逐渐地回归。只有回归传统以薪柴为燃料的烧陶方式,陶器的利茶效果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正如烹饪一样,清蒸排骨、糖醋排骨、椒盐排骨,不同的做法,一定会有不同的表面色泽、不同的味道!紫砂陶也如此,不同的烧成方法,也必然产生不一样的表面色泽和利茶效果……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甘地柴窑第36窑(4)–柴烧紫砂陶的利茶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