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供春壶:柴烧出令人惊喜的古意

柴烧壶 龙窑王 1171浏览 0评论

今晚更新供春壶,搜出这首《春》,完全不搭边,但好听。供春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壶又名树瘿壶,把章“供春”二字篆书,底款“大明正德八年供春”。

捐赠者江苏宜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实业家储南强。1928年,储老偶于苏州地摊见到此壶,买下来后溯源认定为明代龚春所制。

储老延请制壶名家裴石民重新做了状如灵芝的壶盖,取代原制壶名手黄玉麟配制的瓜蒂盖(原盖缺失)。灵芝壶盖隶书铭刻: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树瘿,重为盖者石氏,题记者稚君。

据其孙辈撰文介绍,储老当官居家均不离茶事。常备茶叶,也会置放一本陆羽《茶经》于客堂。如此有心之人,爱茶若此,才能够邂逅有缘之物。

储老富有民族大义,当年婉拒英国皇家博物馆高价购买,抗战期间更是躲开日寇觊觎,埋壶于山地。抗战胜利后,辗转埋到善卷洞祝英台读书处茶轩地下,直至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供春壶后世仿制甚多,各路名家仿品层出不穷,形体基本上都是按原壶造型,有一些在壶把、嘴、盖上做创新的,大多难以让人折服和接受。

现代仿品如何制造出古意?原型创作是基础,摒弃那些恶劣做旧的行端,柴烧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有时候会烧出一些惊喜——当然,也可能是惊吓,因为柴烧实在是太难了,可能大量烧坏,甚至全军覆没,效果也可能差强人意。所以花了心血做壶的工艺师去柴烧总是忐忑不安。

今天宜兴老友欣喜传来照片,告知烧出几个小供春,效果甚好,“周身斑驳的块面在柴火的气氛里表达出一种涅槃效果。”——这是她的原话。

柴烧器物,是茶人至爱。柴烧的茶壶除了观感质朴无华,似乎泡出来的茶水也会香许多,这是很多朋友共同的感觉。

这个段泥胎小供春,105毫升的容量,很适合一人独酌、或者是两人对饮。在夜阑人静的氛围中,相信品茶会有别样的感受。

壶到之时,我当一试。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供春壶:柴烧出令人惊喜的古意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