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数十载,太宗皇帝就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后又有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的繁华时代,
身处盛世的唐人,是最会生活的人。

衣食住行都讲求精致和格调,
这种对生活的讲究并不只是金银财物给予的奢华,
还有对自然景物入境入心的观察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就是人们对自然景物观察入微的反馈,
前朝人用微浅的见解画出了心中的宝相花,
将自然之景美化成艺术装饰图案。
唐人也毫不客气地加以利用,
从服饰到建筑,从壁画到金石雕刻,
无论是刺绣还是绘画,唐人都撇不开心中最圣洁的宝相花纹。

得益于佛教文化的传播。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土,
但动荡的社会时局给不了宗教生长的沃土,
隋朝一统天下,大唐又从隋朝手里夺了大一统江山,
时局渐稳且兴盛发现,社会就有了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佛教给了唐人内心的慰藉和寄托,有了一众信徒的追随,
宝相花也成了唐人心中最纯净的纹饰图案。

这无疑是对装饰图案最好的赞美。
宝相花是自然花草的分离组合,
选取各种花朵、花苞、叶片、花托等形象素材,
以四向对称放射或多向对称放射的规律,
组织成圆形、菱形或方形的装饰纹样。
似花非花,就是宝相花朦胧而美好的存在。

但作为陶瓷装饰图案出现在器物上,是明清时期多有的事情了。
我们暂且不说它以前呈现在器物上的艺术效果,
时代在变,人在变,审美也在变,
没有古人闲适的心境和缓慢的生活状态,很难感同身受。
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做器物也要“审时度势”,紧跟着今人审美变化的步调。

自从开发了这条生产线,
我们只恨每次做的坯太少,画的杯太少。
这次的折边宝相花纹杯是又一首柴窑青花的序曲,
还好在日夜添柴精心照料下并没有烧坏,
不然要伤神好一阵子了。

一是宝相花纹的美,
杯中几款纹饰都不相同,
外壁以形似佛龛的板凳脚为底足纹,
再以一组宝相花纹和一组卷连缠枝纹装饰画面,
内壁四道纹饰与外壁纹饰交相呼应,
整只手杯的纹饰繁而不乱,细节描绘清晰,画工可见一斑。

釉面晶莹肥润,自然晕开的青花料向坯胎深处延伸,
让手杯多了几分柔美细腻。

贴合唇部让茶汤不会渗漏,
坯胎薄厚适当,底足略高,
不至于在品饮时烫手而减弱品茶的意趣。

我们做瓷人将宝相花纹的圣洁美好分享给懂瓷懂生活的有缘人。
梦回大唐,我们能在宝相纹里窥见大唐的荣耀繁华,
梦醒时分,我们能在宝相纹里感知最真诚的祝福。

高度:6cm / 口径:8cm
底足:3cm / 容量:11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