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由几百年陶瓷碎片,堆积起来的村落,这是一段无字的,由泥土构筑起来的历史……
越州潦浒村,位于滇黔锁钥的重要咽喉城市云南省曲靖市的东面,几平方千米的村落依山而建,分布在南盘江――珠江源头两岸,低缓的丘陵地带。当地盛产一种各色高岭粘土矿,人们世世代代以制陶为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泥土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伴随他们呱呱坠地,娶妻生子,落叶归根,终将又回归泥土的怀抱……
几百面前,这里是一个商贾云集的重要贸易集市,做陶的历史,开启云南之先河。村里每天车水马龙,从集市上向四面八方,拉出大量的日用水缸,酒坛,油灯,杯盘碗碟……鼎盛时期,村里每天云遮雾绕,几十座烧制陶器的龙窑,映红了村落夜晚的长空……
现今,随着低廉粗糙生活用陶的回落,和全国各地现代工业化制陶行业的兴起,这里逐渐失去了多年前的喧嚣。尚存完好,几百年历史的龙窑,和偶尔被雨水从地下,冲刷出来的古瓷残片,依然默默无声的讲述着这段古老的制陶历史……
越州柴烧古陶,没有景德镇陶瓷的贵气张扬,也没有建水紫陶的温婉细腻,就像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姑娘,质朴而内敛。
崔家是这里的制陶世家,我的老师崔长宝是当地柴烧的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当年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陶艺大师,今年47岁的他,15岁的时候,在父亲的口传心授下,不久就掌握了制陶一系列的技艺:采泥,发酵,陈腐,拉坯,烧窑,出窑……小小年纪,就出色的领会了陶艺柴烧全套工序。崔长宝仅靠用舌头尝陶泥的味道,就能判断泥的好坏,酸碱度,和它的烧成所需的温度……
龙窑,因依坡而建,形似长龙而得名。崔家的龙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三十米左右長度的窑体,窑头在下,烟囱在窑尾,整条龙窑完全依靠柴薪燃烧所发出的热量,来烧制陶器所要成形后的效果。这种依靠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仅用木柴烧窑的方法,称为柴烧。
柴烧在烧窑过程中,木柴火焰直接在坯体上留下自然的火痕,同时木柴燃烧后的灰烬随热气流窜入窑内,附着在坯体上。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形成自然的落灰釉,因此柴烧不需要施釉。不同的木柴、不同的升温方式、不同泥土所含的矿物质成份、和不同的窑位放置,形成不同的烧成效果,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及变幻多端的不同肌理,每一件柴烧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唯一的,无法预知釉色和绝不可复制孤品。
与一般的漂亮化学釉料不同,木柴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烧制下,形成温润光泽,层次丰富的自然落灰釉,融化或未融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火焰亲吻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一种质朴,浑厚古朴之美,油然而生!这正是柴烧粉们,为之痴迷的原因所在。一件冰凉的原生态柴烧茶具捧在手心,泥土粗糙的质感,却能让你的内心,生发出一股无法言说的,和大自然零距离拥抱的暖暖温情……
柴烧兼具实用功能,每一件作品都是专门为茶道而准备,用柴烧的茶具品味茶香,才是真正的茶道。现代社会崇尚返璞归真,因为瓷器过于雍容华贵,所以人们更动情于柴烧这种神华内敛,古朴自然的感觉。
而三十多年的制陶经验,一生只做这一件事情,让崔长宝的独门柴烧技艺,在整个云南都成为行业翘楚,一支独秀!2016年的柴烧作品(龙纹提梁壶)获金奖,他也获得云南省陶艺大师,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称号。
崔长宝亲手制作的茶壶,水缸等柴烧作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清水久置也不会变质,变味,甚至一把用上数月的茶壶,装上白水,也能透出普洱茶的清香!
现在常有从四面八方,台湾,日本的柴烧爱好者,慕名而来,只为一亲崔家柴烧芳泽。
愿越州潦浒柴烧,云南陶艺能走出大山;愿我恩师的作品能,得到更多柴粉的喜爱!
(如果您喜欢我的这篇原创作品,欢迎打赏或通过打赏付款购买我恩师的作品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崔老师获金奖作品:双面龙纹提梁壶,包邮:¥498.00
崔老师纯手工柴烧弥勒壶(含四个杯子)包邮:¥288.00
崔老师纯手工柴烧公道杯,包邮:¥99.00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柴烧的魅力 ――记我的恩师陶艺大师:崔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