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伊部的井上雅司,是陶艺家井上武的次子,从多摩美术大学雕刻科毕业后,跟着父亲学习陶艺,继承了父亲的制陶手艺,在伊部这片远近闻名的备前烧故里,与妻子过着深居简出的宁静生活。
最先接待我们的是井上先生的妻子,她说话时总是面带笑容,不说话时则给人安宁的友善感。不知何时学会的中文“谢谢”,总是挂在她嘴边。
井上雅司先生是一位朴素沉稳的作家,谈吐谦和,举止有礼。制陶于他而言,并不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就好像吃饭睡觉一样,早已融入他的生活,如同呼吸,是生命中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
1955年出生的井上雅司,如今已度过了近40年的制陶生涯。从旁观者看,井上雅司浑身散发着泥土与赤松木的气息,有着这片土地独有的亲切感。无论生活如何变化,他与备前烧之间那份单纯直接的连接都无法切断。
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陶土的温存和窑变的魅力,将火与土的爱恨情仇描绘在了用备前陶土塑造的一杯一器之中。
伊部
伊部虽然是一个远离大城市的小镇,但这里有一千多年的制陶历史,不老山和不老川养育了世世代代质朴的陶艺家,孕育了日本著名的六大古窑之一备前烧。
伊部小镇古色古香,传统的日式建筑安静地落在这片土地上,非常自然雅致。即使门口只有一方小庭院,也被主人精心打理,看得出当地人很热爱自己的故乡。
这里也正是井上雅司生活了64年的故乡。他和妻子在伊部街道上开了一家精致的小店,里面陈列着井上先生的作品,平日里由妻子帮忙打理。
火与土的艺术
井上雅司的陶器采用当地的稻田土或者山土作为陶土,形成的土坯给人只有这个地方才有的天然独特的质感。
备前烧是土与火的艺术,陶土经过千度以上的高温烧制,出窑的作品上会产生奇妙的窑变现象,这种神奇的视觉效果并非人为所致,而是只有在火与土的交融才会发生。
备前烧以赤松木为燃料,赤松木燃烧后产生的灰,借着火势和窑内氛围落在陶器表面,与陶土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薄薄的自然釉。而落灰的位置和厚薄无法控制,会让陶器的窑变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
绯襷、牡丹饼、栈切、石爆、窑变、落痂、胡麻釉,这些是人们去描述备前烧窑变效果的专有名词,也是人们分辨备前烧最好的依据,井上雅司的作品就极具这些特点。
日本人喜欢用“景色”这个词指代备前烧表面形成的窑变效果,井上雅司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景色。
两年一窑
老一辈备前烧陶艺家都会亲自去收集黏土、储藏黏土,井上雅司也深受父辈们的影响,制陶、烧窑,凡事都亲历亲为,所以烧窑的次数和其他人相比,也是少之又少,两年才烧一次。
“与其追求数量,不如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陶器,匆忙焦急之下是出不了好作品的。时间充裕、有一个好的心境,我想在这样的条件下去做作品,去享受制陶的过程。所以我一窑的作品要花上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做好,再去烧。”井上雅司先生这样告诉我们。
大自然创造了壮丽的美,也创造了精致的美。在井上雅司的陶器作品上,仿佛看到了大自然原有的美丽,通过火焰的魔法,永久地刻印在了陶器作品上,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