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

柴烧百科 龙窑王 8304浏览 0评论

6月12日下午14:00,由侘庵举办的茶话会,在侘庵世纪东方店正式举办。本期活动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是什么?”为主题,在侘庵庵主屈婷的主持下,与各位茶友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大家品茶探讨,好不热闹。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1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2

为了让未曾参与此次茶话会的茶友们不留遗憾,我将谨以此篇作为分享,愿与大家一同探讨和发现更多柴烧的秘密。期待大家在文章末尾与我留言互动。

茶具作为茶的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誉为茶之父,其对衬托茶汤、保持茶香和提高茶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3

除了瓷与紫砂等器物,柴烧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韵味在茶具用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作品除了艺术家在造型和泥土的表现、表达外,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的烧成美感无法预期,柴烧的烧制过程可以说是人、器与自然之间的对话过程,且柴烧器皿变化万千的色彩形状根据不同观者的经历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认知。

那么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是什么呢?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4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5

(左) 石田安弘心经杯             (右) 国内柴烧杯

陶土之别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6

备前烧所用天然陶土

国内黏土多拼配组合,陶艺家多会将不同地方的陶土揉捏在一起塑形,且在烧制时,为了提高成品率,多会先使用电窑初步塑形。

而日本备前烧则使用单一纯净的陶土塑形,即采用备前市当地的稻田或山里的陶土(现多取自当地3至5米深的稻田土),其耐火系数高,能经受高温。反观日本其他地方产的陶土则不耐高温,所以我们可能经常会在日本一些上釉的瓷器里喝到当地人所称的甜味,其实那就是陶土自身的味道,由于不耐高温,所以那些地方的陶器并未经过高温窑烧,才留有这种气味。

“日本陶艺家曾言,柴烧的核心精髓就是黏土,第二重要的是黏土,第三重要的还是黏土。”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我以为,国内之所以不能模仿制作备前烧,不仅是因为柴窑技艺上的失传,更是因为黏土的成分要求,土壤结构不同,其中所含元素也不同。(打个通俗的比方,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土不同,自然会导致同一水果在各地有不同味道。)

惯于喝茶的人,往往能发现用真正柴窑烧制的茶器喝茶味道会更好些,那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以为,茶源于自然,用最自然的器物承载时,才能尽情发挥其茶性。这就好像用玻璃杯与陶瓷,上过釉的与未上釉的茶器品茗时的差别,是不同的。

当然,说到陶土,在座茶友不禁疑问:难道这陶土不会用完吗?使用完了怎么办呢?

是啊,目前我们所了解的黑备前、白备前就将面临这种困境,因为其土壤是取自容易发黑或发白的黏土所制。前段时间,我们去日本拜访隐崎隆一先生时就谈论过,包括当地其他陶艺家也都在一直探讨这个问题。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7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8

伊势崎晃一朗黑备前杯子

燃料之别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9

备前烧所用燃料赤松木

从烧窑所用燃料来看,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匠人受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影响,柴烧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如西藏尼西土陶所用的是牛粪、草皮和木柴,海南黎族和云南傣族所用的多是稻草、木柴、竹子、玉米梗等,产煤区燃料用煤,盛产松木地区就用松木等。

日本备前烧所用的燃料则均是当地赤松木,选取一定直径的树干,将其劈砍成柴火并晾干3个月以上再使用。

事实上,柴窑作品成色与其中矿物质含量有很大关系,窑变氛围不一样,作品本身的肌理与包浆就会有很大差异。其中钙、钾、碳酸钠、氧化镁,这几种元素在柴窑烧制过程中很重要,起到助熔剂的作用。

我们说烧窑时,窑内落灰贯穿整个过程,而当温度不高时,就会形成灰附着在上面却未融化的灰烬釉面效果,燃料中钙、钾、碳酸钠、氧化镁元素含量多少就会直接影响釉面效果。把玩备前烧时,摸上去不割手的釉,则是灰烬在高温作用下融化后的效果。

有时候,日本陶艺家在加柴时,会先将柴用海水浸湿后再投入窑内,这么做其一是因为海水中就富含氯化钠,能起到助熔的效果;其二,柴火浸湿后投入窑内,大量的湿气瞬间气化,就会容易出现炸裂的效果,且氧气含量增多,还可能大幅度改变窑内氛围,如从还原反应转变成为氧化反应等,对器皿的烧成结果更是充满期盼。当然还有加食盐烧制,加稻草捆绑烧制等。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10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11

如图,备前里的绯襷效果,

即稻草灰所留产生

制陶工艺之别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12

伊势崎淳先生在观察窑内变化

国内制陶工艺与日本也有很大区别,一般工坊更像流水线制作,采土、拉胚、修胚、量胚、烧制等流程细分,由不同工人负责制作,所以常常容易发生作陶的人不懂烧陶技艺,烧陶的人不同作陶的艺术等现象,这也使得国内陶器参差不齐。

除此之外,我们以广为人知的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月记窑为例,其在烧制过程中会选用匣钵罩住瓷胎,内或有垫片,匣钵留小缝,窑内偶有火焰下冲,则留有一点柴窑的效果,而不是像备前烧一般整个作品融于窑内各种氛围之中。

日本陶艺家从采土、选燃料、制陶、摆放、烧制,到出窑等,所有环节参与其中,均是作者一手完成,所以其所作器皿更具作者本身想表达的意境孕育其中。

其他区别

除以上区别之外,还包括陶窑、时间、温度,与不可控的自然因素等,不尽相同,各有讲究。柴窑的核心就是窑变,包括落灰、栈切 、肌理、石爆等等,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三分人为,七分天定,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有着意料之外的美,这也是电窑或瓦斯窑所不能及的。

我以为柴烧作品中那些易于欣赏的色彩变化以及养壶的乐趣,才是最妙不可言的。

把玩备前烧作品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13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14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插图15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原来国内柴烧与备前烧的区别这么多……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