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篇文章我们介绍了山田想的急须作品,很多朋友对他的青釉作品很感兴趣,希望我们再讲讲他的青釉,今天这篇文章就分享了山田想创作青釉作品的契机和心得。
常滑烧作家山田想急须作品欣赏
先再简单介绍一下常山窑。
日本常山窑位于飞香台,是一个能俯视常滑市街区的高地。虽然四周都是新开发的住宅楼,但是唯独这里,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下藏着工作室和柴窑,充满古韵的传统窑保留了它原有的味道。
虽说常滑从江户时代末期就开始制作急须,但开始正规制作是在1878年(明治11)左右。当时鲤江方寿等人邀请了中国的文人金士恒,请他传授宜兴窑式的茶器制作方法。
明治元年出生的初代常山在鲤江方寿的制陶所练就本事之后,于17岁独立,建造了常山窑,一心一意研究制作急须。
二代山田常山在大正中期取名小常山,父亲去世后袭名二代常山。技法卓越的二代常山把一生都献给了朱泥急须制作。
1924年(大正13)出生的三代山田常山在祖父初代常山处学了辘轳砖坯,并立志成为日本第一的陶工。其手工制作的急须以朱泥为中心,运用乌泥、紫泥、白泥、梨皮、南蛮、绯襷、藻挂、搅拌、烟熏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三代山田常山在1998年因为急须制作的成就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人间国宝)。
现在由山田绘梦袭名四代山田常山,继承常山窑。四代常山的作品不局限于急须,也制作过去常滑常做的花入、器皿等陶器,打开了新的境地。
肩负常山窑下一代的是四代常山的儿子,山田想。
山田想的作品首秀是在2004年举办的常山亲子三代展,时值25岁的山田想出展了急须。这是他通过不断摸索“我是谁”,好不容易迎来的个人首秀。
山田想说:“我对家业抱有违和感,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好,高中读了半年便中途退学了,之后每天都在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最终在21岁的时候进了常滑陶艺研究所。”
在常滑陶艺研究所学习结束后,山田想又经历了在多治见等地的2年修行,之后回到常滑,并开始制作急须。山田想在祖父三代常山手把手的指导下学习急须制作,并顺势在常山亲子展出展了100个急须。
山田想说:“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发表过作品,当时首次做出了觉得可以展示给别人看的作品。现在回过头看觉得还不够成熟,但当时认为不错。”
亲子三代展后的第二年(2015年),山田想在常滑开了首个个展。之后,个展会场扩展到名古屋、东京,顺利开展着作家活动。就在这样的时候,刚过30岁的山田想突然发表了美丽的青釉急须。通过柴窑火焰,青色变换出灰色、辰砂色调,有表面落灰的、还有余烬、贝壳附着的作品。这些是人们从未见过的急须。
做出青釉急须的契机来自银座黑田陶苑的个展。在谈到下次个展的时候,店主告诉山田想,不如做点朱泥和烧缔以外的新东西如何。那时,山田想回答说,我要做青釉。
山田想说:“其实我20岁时,偷偷地在陶艺教室学习过,在那里制作的青釉作品曾在自家的柴窑中烧制,让它产生窑变。我想起了这件事,觉得青釉应该会很有意思,但当时并不被看好,人们对此的评价也不尽人意。‘青釉急须什么的还是别做的好’等等,收到过很多这样的怀疑。”
但正因为如此,山田想反而横了心,继续在柴窑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做出了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作品的评价也不断好转。现在,青釉作为山田想陶艺作品的代表,是最有人气的作品系列。
常山窑在常滑一直制作急须并延续至今,山田想希望自己能在与传统制壶人的不同之处取胜。也许正是他不断反问自己是否能成为陶艺家、不断探索自己能做什么,才能创作出超越传统的急须。
一直被认为是肩负传统窑继承的山田想成立了家庭,迎来了30-40岁的后半段,对于之后的制陶生活,山田想是怎么想的呢?
山田想说:“减少个展的次数,尽量增加闭门在家的日子,也就是要增加创作的时间。在重复制陶的日子中,能感觉到自己的技能在提升,在这样的积累下,我想一定能做出一些新东西来。”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常山窑的新传统——山田想青釉急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