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只备前烧的心经杯。
石田安弘作心经杯▲
这个心经杯的作者是石田安弘。
我觉得他个人的特长在烧窑上面,他也有做宝瓶,但是塑形很一般,不过他烧窑技术非常好,比如他的花器,有全部都是胡麻釉的,特别赞,像这款心经杯的火刺效果也特别好。
石田安弘作胡麻釉壁挂花器
▲
石田安弘喜欢养花养鱼,是一个内心比较有童趣的人,他经常做一些玩偶呀,小玩意儿呀,比较有趣味,比较呆萌。
他为人也非常随和,从他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他的这些个性。
石田安弘作猫头鹰茶宠摆件
▲
石田安弘作叶皿壶承
▲
石田安弘作河童送礼
▲
石田安弘▲
这个心经杯,刻的是观音心经,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文一共260个字,加上标题等有274个字。在这么小的杯子上刻这么多字,而且要经受备前烧128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考验,其实是蛮难的一件事。
心经杯的制作说起来简单,拉坯、刻字、烧制,但刻字和烧制都非常不容易。
首先是刻经文,经文都是作者熟记于心,一边背诵一边刻,一个字一个字,都是全手工刻的,所以一个字都不能出错,需要作者全身心创作,一气呵成。
因为这种杯子不可能涂改,274个字你写错一个字就前功尽弃。用笔在纸上不漏字错字地写一篇心经都要花很多时间,更别说用竹签、木签把心经刻在陶土上了。
再说说烧制的难度。因为杯子刻了字,在烧窑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落灰,完全靠窑里面的氛围、温度,如氧化的氛围、还原的氛围去形成这么丰富多彩的颜色。
心经杯其实很好地展现了备前烧的一大特征,就是能最大程度表现陶土原本的味道。你看心经杯的杯子很少有落釉的效果,因此我们能看到陶土原本红红的颜色。为什么呈红色跟备前烧本身陶土含铁量很高有关,这种陶土很容易呈现这种红褐色。所以,心经杯能更好地展现备前陶土在高温下会呈现的颜色。
像我们常见的绯襷,烧制时间不长,一般3、4天,绯襷的特征是陶土一般都是白的,稻草覆盖在上面的地方则红猩一片。
而心经杯在窑里面经过半个月时间,温度由低而高,再慢慢降下来,经过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形成这个综合的效果,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万一灰覆盖上去了,字迹就会被覆盖掉或者模糊不清,这个杯子也就报废了,所以心经杯的成品率非常低,也非常考验作者的烧窑技术。
因为要根据你的预期判断火焰的效果,放在窑里面哪个位置不容易落灰等。不过凡事没有绝对,虽说尽量避免落灰,但如果有栈切落灰的窑变,又不影响它的阅读,当然是最好的。不过这就要靠天意了,烧制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避免落灰,不然容易形成胡麻、痂状胡麻,那作为心经杯就报废了。
石田安弘的款落在这里,一个“石”字。
石田安弘是日本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这三个抹茶道流派指定的陶艺家。
总的来说,他的备前烧在日本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他也一直在烧窑。他的儿子是伊势崎淳的徒弟,现在已经毕业,在英国一所大学做客座教授,教陶瓷,也挺厉害。
总体来说,他的烧窑技术非常好,塑形能力略逊,但就这个杯子而言,是非常完美的,没什么瑕疵,而且能感受到作者一颗虔诚的心。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石田安弘备前烧心经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