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

各地柴烧 龙窑王 994浏览 0评论

在喧嚣的时代中,许多珍贵的传统工艺在慢慢的消亡。很多热爱传统艺术的人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拾起这些逐渐被遗忘的记忆,守护并延续下去。柴烧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也因此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

柴烧,沉淀千年之美,以简洁的线条表达深远的意境。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消退,而是用质朴的审美传递自然之美。讲究意境,不落俗套……它因时间而自带神秘,勾起了古与今两个时空,传递古人和今人的对话。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1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陶瓷古国,史前先民很早就制造和使用陶器,陶瓷文化渗透至民族文化之中。中国柴烧工艺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始于华夏文明之初,盛于汉末。究其脉络,可见春秋时期,玉、漆器盛行,铜亦被大量使用于器具和农具的铸造上,但因原材料稀有、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等诸多不足,制约了其自上而下的普及发展。因此,在生活用具使用上,陶器和原始瓷成为先民生活、生产的首选,较之铜、玉、漆器,陶瓷器更为实用价廉,因此柴烧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得到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生活用具物质载体。从远古的营火开始至今,历经数千年的柴烧演进。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2

现代柴烧已经不是一种单一的陶瓷古法烧制技艺,经过去芜存菁的透彻洗礼,现代柴烧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精神美学。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3

失控之美

器皿很简单,本不复杂,简单的东西才能传达美的本质在里面,我始终认为万物之间有关联,并且这种关联越简单越美妙,所有这些器物与茶、禅的粘逐,都是一种形式。抱朴生活,回归当下,在喧嚣中寻找与享受宁静,发现生活的本真,才是最重要的。柴烧器物来自土胎、火候和草木灰的交融。整个烧制过程都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任由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自然釉色;火舌的流窜,火痕留下的痕迹,成就了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这正是陶艺的魅力所在,无穷无尽的变化当中留下独一无二的器物。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4

烧制之美

柴烧时因为全靠火候的表现,一般烧窑需3~5天(72到120小时),此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种类、天气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正不断地影响着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是否丰富、浑厚、饱满乃至于火、土、灰三位一体,共熔共生。柴烧落灰的结晶、火痕、窑变有着一股深沉凝剑的仓古之美。薪柴烧的世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美丽神秘境界。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5

质朴之美

柴烧器皿是大自然的恩赐:柴烧器皿取材源于大自然(选用的陶土、木柴燃料、火的舞动、风的流向),最原始的变化给人呈现粗犷质朴、色泽温润的柴烧作品。自然灰釉、肌理交织在一起层次分外丰富,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在器皿表面形成了平滑、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釉色的变化,留下明显的火驻足过的印迹,自然而又无粉饰之气。在万物方圆之间追求一种自然朴实的变化,寻找内心的那份安宁。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6

当代柴烧回归之美

上世纪70年代日本柴烧陶的观念兴起,国际柴烧的创作影响又慢慢找回传统之风。当柴烧再次走入生活中,打动我们的始终是朴素的精神和面对缺憾时抱以宽容的心胸。柴烧返璞归真的风格恰恰是一种回归心灵的艺术。在泥土和柴火间与自然对话,悟得柴烧之美,悟得生命之美。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插图7

数千年传承的文化技术,不是短时间内即可知悉精髓的,喜欢柴烧的人们需慢慢的感受与体验。岁月会带走很多东西,能沉淀下来的都是经典。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柴烧 | 传承千年,引茶人回归自然拙朴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