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仅仅用一个陶罐
足可以铺展一幅历史的画卷
……
从泥土演变成一个陶罐,器物文明就此开始。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使人们对陶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柴烧在传承与发展中孕育而生。
柴烧,仿佛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柴烧,倾听远古与现实的交响;
柴烧,沉淀思索。
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现代柴烧追求的是火与木灰与土的自然结合,与古代最大不同在于烧制时不再罩住瓷胎,这代表着对古人眼里的“瑕疵”的认可。现代柴烧一般不在胚体上上釉,让柴木灰直接于胚体接触,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被称为“火痕”或者“吻痕”。
现代柴烧倾向于观念的重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看着柴烧作品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
柴烧崇尚自然,出于自然,融于自然。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是有神韵、有灵魂的……所以,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大自然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无可挑剔,每一道工序都完成得尽善尽美。可谓一人一壶一世界,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用柴烧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闲暇时,伏案静赏,慢品香茗,赏一窗雅韵,让心慢慢行走,择一卷书,在起起伏伏中吟诵,在抑扬顿挫中温暖生香。
执壶落水,一浮一沉;
捧杯啜饮,一品一味;
推杯换盏,一遇一生。
时间仓促,各自为命,品着手中的那一杯好茶,慢慢品味思考,不知道你的一生,是否也曾倾听着自己内心呼唤而真实活着?
著名的柴烧艺术家田承泰说:“陶是有生命的,和茶一样。所以必须用起来,不要供着。”
用柴烧茶仓存老茶,茶用特别正。柴烧茶仓本身的质感与老茶相配,经历一番历史回到现在……读史如《三国》,智取司马懿,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诸葛亮演出了一场“空城计”,看智者诸葛亮先生羽扇纶巾、谈笑间……一个茶仓甚是有趣,让你走进三国。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用手刻莲花小茶碗喝茶,人因莲清净、尊贵与世无争,但奈何,人生在世要心无杂念、心无旁鹜谈何容易……寄情那不能所至向往的世界。
不规则、原来模样、呈现自然变化、世间万事离物、没有不因时间而不产生变化、或不因时间而劣化或风化、但不看劣化或风化却从心生起接受并从中感受它的美。用这一把漂亮的柴烧壶喝茶,让你体会人生变化无穷,尝尽人间酸甜苦辣慢慢变得茁壮的成长,正所谓人生如柴烧。
河姆渡氏族的断层
一抔朴质的泥土
被远古的文明
糅合成璀璨的坛坛罐罐
……七千多年。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柴烧 | 一个陶罐,足以铺展一幅历史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