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在曾经的瓷器标准中认之为“瑕”。而如今这瑕却被人们发现是另一种不可复制的孤芳之美。正如诗中所说:“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她的美不会言语,全在于你。
柴烧器为造化之作,烧成效果由土、火、柴、窑共同作用而成,其技出于古法,器与火焰相融,其痕得于偶然,每一器皆为孤品。烧制难度极大,一窑中可烧成的器物不过半成左右,窑宝更是数窑不可得一。柴烧作品里材质以陶土居多,陶土的耐热好,通过柴烧能让陶土产生一种温润、沉稳、内敛之美。器皿之美源于自然,而非造作。工艺源于大自然给予的材料,材料的变化依托于自然的现象。柴烧之物正是如此,均由天赐,不矫揉不造作,落灰的拙,火烧的亮都是自然。
柴烧的特点是没有相同的两件,只为一人而寻缘,爱其者就因为此物仅为己生,绝无相同之恋。陶土是母亲,烈火是父亲,而器物则是二者孕育的生命。当你看到就知道柴烧有生命,器物是精灵。
一件好的柴烧作品诠释着柴烧自然之美,同时也蕴含着柴烧作者娴熟的烧制技术及对美的理解和追求,也是柴烧作者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追求一种自然朴实的变化,寻找内心的那份安宁。
柴烧传递手艺的温度,器皿因手艺而高贵,生命因手艺而精彩,文化在手艺中凝聚。一器一濡沫,一夕一朝荣。窑灶安然沉睡,我们只需倾听窑味恬淡的呼吸。粗陶勾舞层层火痕,在手的抚慰中滋养,温润彰显朴拙,绚烂不失优雅。恰如一篇交响诗,铭写火与土的乐章,仿若聆听,一卷书不完的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