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一种古老的饮茶文化,而柴烧工艺作为一种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人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具就是茶道这件“事”的“器”,是茶道文化最关键的媒介。器为茶之父,对茶道而言,茶具不仅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更是人们在享受茶道时把玩的器物,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我国的茶道融入了儒家与道家思想,以及佛学的禅宗文化。道家有着“天人合一”思想,崇尚自然回归、质朴极简。这也是茶道的灵魂,也是现代柴烧器的精髓所在,因此柴烧与茶道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近正在读老子与庄子,对于喜欢柴烧的小编来说,正可谓是一场心灵震撼的书中旅行。老子,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则尊重天道,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们的思想恰恰诠释了现代柴烧“清静无为,顺应天道”。柴烧,水、火、土的自然结合,取材于天地之间,顺应自然、崇尚自然,便有了素雅脱俗的柴烧器。当一个不起眼的柴烧器物捧在你的手心时,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觉得自己手捧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柴烧器物,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现代烧窑者摒弃匣钵对坯体的保护,追求自然火痕、落灰、侘寂美。现代柴烧茶具契合了茶道的虚静之美,放达于俗世,执初心于自然。粗放质朴的柴烧器与茶相互滋养,雅美自洽。当今社会的审美更加追求自然淳朴之风,人们对茶器更具包容、适意的心态,摒弃传统饮茶的繁文缛节,符合道家的恬静悠然,无我和化外的哲学思想,人们对饮茶和茶器的个体体验更多由主体观念和审美内在出发。现代柴烧茶具与茶道在文化和艺术审美上高度统一,相得益彰。
柴烧的美,不俗不魅,完美的刚刚好。一器一式,变化万千,经过火气的淬炼,焕发各自的味道和风韵,色彩斑斓温暖,质地粗犷有力,层次丰富,却又不失人间的烟火之气,在亦古亦今的沉着格调中诠释万物无常的变化。
柴烧不只是传承了中华文明,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性与审美同步。一件好的柴烧茶具,不只是摆在橱柜上陈列的,它更能够融入生活场景,拥有文化、人文、自然,手作人的温度。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更好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柴烧虽是茶器,但也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去惊艳岁月,让人在朴实的生活中感受一种自然与禅意。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柴烧不只是茶器,也是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