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喝上一杯好茶,必须先备上一只好的茶壶——备茶、泽具、选水、煮水、烫壶、置茶、温杯、冲泡,经过用心且细致的泡茶步骤,才能品尝一杯香醇的好茶。
时下在茶器圈子中备受青睐是柴烧,因为它的匠心独运而又浑然天成。柴烧茶壶触感温润、色泽多变、意境深邃、低调奢华,喝茶更润喉顺口,喝咖啡更浓郁,喝白酒更香醇。
柴烧是一项古老的工艺,在中国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后来传入东瀛再将其发扬,衍生出不同派别的创作。最让爱茶人感到惊艳的是吴金维老师与李仁嵋老师的黄金呈现,两人完全不用金水、金箔或任何金属材料,纯粹以『一土、二火、三窑技』的柴烧烈火质变,表现出兼具黄金光泽与多种色彩自然互补的炫灿,其中吴金维老师的最为光芒耀眼。
台湾柴烧大师吴金维老师,历经数百次的烧窑、打磨,潜心研究出新的烧法——新柴烧的作品不仅洋溢着黄金亮丽的温润色泽,且保留柴烧浑厚内敛的火痕质感,在连续36小时不眠不休的烈火高温中,由土培浴火释出天然金色,不仅层次丰富,更保留敦厚婉约的光芒。
吴金维老师是柴烧金银彩工艺的创始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柴烧的技术,二年之内累积柴烧百窑的经验值,作品陶胎无釉,柴窑烧成,自然落灰,形成琉璃化和金属光泽的表面。他在台湾建有4座柴窑,其中2座系与高校合作设置,最近6年已成功烧出300余窑,开拓了柴烧的销售市场。
吴金维老师表示,要成就黄金茶器,从建造柴窑之初就必须考虑诸多因素,目前一般柴窑大多为「穴窑」而非拾阶而上的传统「登窑」,但由他一手打造的柴窑却采用穴窑外观、登窑内部结构。简单说,就是火膛块砖与块砖之间有高度落差,阶梯式的堆栈使得落灰不至覆盖,造成一般柴烧无可避免的粗糙蒙灰现象,而排窑的方位与高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色泽和亮度。
吴金维老师在茶壶的形状设计上下足了功夫,线条简单流畅,舒展柔美,手握的感觉非常棒,是品茶良器。每次开窑时候都是惊喜,对于吴金维而言这是柴烧迷人之处,因为无法准确的预知烧出的成品是否满意,这是让这艺术有挑战的地方。当然也因为如此也不曾一次的发生过努力心血因为烧制得不甚满意而整窑作品丢弃。但可以说是挫折本身是一个不断再生的动力。
因此柴烧作品,创作者的执着精神甚于技巧的琢磨,因为技巧早已被溶解在人与土、窑与柴、火与自然等共鸣的大地交响曲中,浴火重生为生气盎然的茶器了。大自然创造的艺术品是有神韵、有灵魂的……所以,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大自然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无可挑剔,每一道工序都完成得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