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

各地柴烧 龙窑王 2610浏览 0评论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

江玗

朴质而深刻的气质藉由土与火的体现为温厚而内敛的美。
追寻自然的本质,土与火的艺术,意与艺的精神。

1974年生于台北
1999年 建北海柴烧
1999年 北海柴烧联展
2000年 成立法窑工作室
2000年 良亭艺术生活空间立体柴烧个展
2002年 磁瑶志野烧个展
2002年 陶华灼艺术陶艺联展
2003年 陶华灼艺术陶艺三人展
2003年 成立淡水柴烧—法窑工作室
2004年 典藏淡水艺术馆生活陶艺展
2004年 台北—市长官邸艺文沙龙老东西心思维的文房四宝联展
2007年 磁瑶陶艺个展
2008年 富贵陶园茶具、花器、香炉陶艺创作联展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1

一座城池,一碗盏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写道:“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细参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这字里行间所描绘的饮茶之器,便是“天目盏”。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2

而“天目”一词的起源现已难以考察。备受肯定的说法是,在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至元朝元统元年(1333年)之间的140多年里,在临安天目山上寺院修行的日本僧人,归国时带走了在寺内学习到的茶道礼仪和黑釉茶盏的制作方法。由于不知茶盏其名,故以地名“天目”命名。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3

古时候一只顶级的“天目盏”可以换一座城池,这足可见它的珍贵。江玗可以把5块钱的陶土烧制成价值翻了1万多倍的茶碗,并且突破“天目盏”千年黑褐的单一色,烧制出了璀璨的碗底星空。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4

烧制“天目盏”因为其釉药黏性强、敏感度高,必须配合烧制的窑压、气温、火候等,各方都需要精准掌控最佳时机,才能烧出质感绝佳的“天目盏”。正因为制作的高难度和高考究,作为中国 三大名釉的“天目盏”,一直被陶艺界奉为难度最大的技艺。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

而作为研究“天目”最为资深的艺术家之一,江玗的“天目”制作最为精彩之处,是可以用同样的土与釉料烧制出决然不同、前所未有的颜色,仿佛将原本藏在土与釉中的色彩解放出来,因此他将其作品命名为“藏色天目”。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5

一种釉料就可以变化出不一样的10种结果,这是以前的烧釉色没有走上的路。一件作品只挂一个釉,在窑里面纯粹靠烧,产生的颜色、纹路、光泽的各种变化,就叫作“窑变”。但人们普遍认为“窑变”是不可控的,每个“窑变”都是孤品。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6

“藏色天目”加入氧化铁,以单挂釉的方式,运用氧化、还原互动的火焰,在1320°C—1350°C烧出宝石般的颜色与光泽,其色泽与纹样会随着光线的强弱、照映的角度而变幻万千,犹如来自苍穹的耀动藏在茶碗世界中。“藏色天目”具有的美感,不具备任何意识或内容的传达,此般纯粹能给予人们冥想的力量,进而安定精神、沉淀思绪。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插图7

烧艺,是能量转换出来的一种质感,当这个质感达到很纯粹的时候,它不受干扰。从不知天目,烧出天目,发现隐藏了千年的天目色彩,回归本色的匠心。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江玗天目杯之:一座城池,一碗盏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