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柴烧的追捧,还得从我们的邻国日本说起。现代柴烧并不仅仅像字面上看到的只是“用柴烧制”这么简单。这个概念源于日本的寂侘美学,烧成的器具多用于茶酒具或是室内陈设。
因为柴烧出的作品往往平和、自然,可以很好地烘托出宁静平和地雅致氛围,同时色彩通常也很低调耐看,不会抢去主体物的风头,所以已经在日式生活中流行了很长的时间。
可以说,柴烧已然成为日本陶瓷的一大风格。
与其说现代柴烧是一种利用“木材烧成陶艺”的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烧陶和作陶观念。而前面所提到的这种木灰与火焰的痕迹变化,被称为“窑变”。柴烧陶器作品拥有浑厚内敛的质感,其“火痕”与“灰釉”所构成的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美妙纹路,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而火痕和落灰会因烧窑的薪柴材质不同、坯表在窑内的位置不同,以及所受的温度差异而呈现各异,这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惊喜还是失落?在作品出窑之前,充满悬念,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柴烧制作者,也无法预测结果。
如何鉴赏柴烧
材质与做工
材质与做工是最基础,做工的好坏除了众所周知的成型、修坯等细节把握外,大部分取自欣赏者的审美偏好,无法一概而论。
但泥料的优劣却是有相对的标准的。柴烧一般会用混有一定熟料或者瓷泥的陶土。
这样烧成的器物一来可以拥有带有独特质感的表面,二来由于含铁,与火接触的过程中气氛的微妙变化会引发器体表面会呈现更加多样的色彩。
陶艺家们通常会有自己的泥料配方,好的泥料不仅在烧成时好控制,更重要的是触感和发色都非常舒服。
落灰与火痕
落灰与火痕是柴烧最独特的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装窑的时候,制作者会谨慎地设想希望带到的效果。例如将希望产生窑变的器物放在相对靠前的地方,把希望有垂釉的器物放在靠后,接近火舌尾部的地方等。
韵味与意境
韵味和意境是柴烧最高级也是最难描述的特质。
好的柴烧就像是服装,挂在店里时不一定耀眼,然而一旦找对了符合自身气质的那件穿上身,衣服和人都似乎获得了新生,脱俗而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