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窑万彩”,是天目杯的最大魅力,同样也是其烧成难度的体现。窑内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在出窑之前,即是有经验也无法准确判断这一窑的釉色。
宋代建盏气质纯钝,奇特无比。 建盏的油滴斑、兔毫丝、纯黑釉盏是窑工创造发明的特殊装饰效果,窑变则完全是浑然天成的,千变万化,每一种窑变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有星斑油滴外观如闪耀的星星;有雨点油滴如雨天之后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迹一般;有鳞片油滴如鱼鳞般呈片状,层层叠叠,有兔毫斯如同兔毛云朵,纠缠萦绕。种种变化,妙不可言。
柴窑釉烧和一般的自然落灰柴烧有哪些不一样?
我想不一样的地方很多,就先从上釉谈起。 一般自然落灰柴烧就是土坏裸烧,也就是不上釉;而柴窑釉烧除了要先素烧再上釉,因为以浸釉方式进行,釉面上难免会有气泡,在入窑之前,要一个个检查过,并且用手指抹平。 这样全程手工处理模式繁琐,所以一般自然落灰柴烧排窑只要两三小时(以我0.36立方的小窑来说),可我柴窑釉烧模式要烧上四天,这大部分时间都是和釉药在奋战,想快,也快不起来。
天目杯的美是独特的,欣赏天目杯,并不在其外表,而在其内涵与气质。与传统要求的透明轻巧的陶瓷制品不同,天目杯颜色深沉,形体厚重,大巧若拙,大雅若俗。天目杯的胎土、釉料、制作工艺不变,产生出来的器具外观却千变万化,不相雷同,完全自然形成,是自身气质的表现,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柴窑釉烧和一般的自然落灰柴烧有哪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