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台湾柴烧壶之美

柴烧壶 龙窑王 1679浏览 0评论

吴金维老师的柴烧盖碗

1968  生于宜兰

1988  第十五届台北市入选

1988  第四十四届全省美展入选

1991  第四届陶艺年展入选

1991  第十八届台北市美展入选

1992  第四届北市美展入选

1994  第十一届高市美展入选

1994  第四十九届全省美展优选

1995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1997  第八届宜兰美展优选

1998  第九届宜兰美展优选

1999  第十届宜兰美展第二名

2005  94年度宜兰美展  首奖

2010  第二届金壶奖入选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

柴烧源于中国,流于四方,兴于日本,延续于台湾,现又返回本真,归于中土,可谓是千百年不灭之缘。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1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2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著热气流飘散。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则使陶坏中的铁形成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3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4

柴烧壶的土质与土胎的配方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柴烧在垂炼中,土胎与火交融,经过火炬及火痕引出红榴、黑榴、胡麻、闪光银光等颜色,甚至一件作品呈现七彩色泽,在温和的火候配合之下,表面亦能呈现斑驳状的特殊效果。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5

柴烧作品不上釉料,体表的色泽完全来自土胎、火候和木灰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种自然釉,烧制过程留下的火痕,也为作品构成人工难以达成的美妙纹路。绝非现代的电窑、瓦斯窑所能取代,烧制过程所花的人力、物力、成本都要大得多,作品无法复制,柴烧朴实中带着丰富的色彩,内敛中含有奔放的特色。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6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7

时代进步,柴窑烧陶已经被视为落伍、费时、费力的烧陶方式,然而因柴火直接在骨胚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使得作品色泽湿润且变化多端;且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上产生【自然落灰釉】,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8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9

台湾的柴烧陶和日本有所不同,日本柴烧表现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文化结合的一种美学形式,而台湾的陶艺家表现的质感或配合造型等个人创作意念,现在柴烧陶的美感表现生活方式,仍然保有传统的朴实、丰富的天然色彩之美,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希望爱好者能把这古老味一直延续下去。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10

台湾柴烧壶之美插图11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台湾柴烧壶之美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