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店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大掌柜,我上次来看到的那把柴烧壶还在吗?今天下了决心给收了。”
“哎,您来慢了,您看中的那把柴烧壶被另外的一个爱柴烧的顾客买走了。”
“真是可惜,很喜欢那把柴烧壶,下次有好的柴烧壶记得告诉一下。”
“嗯,下次有好的柴烧壶告诉您,自己看中了就不要犹豫哟,不然又和您没缘份了。”
这样的对话,在店里时常都会上演一翻,确实,好的柴烧在我们店里是留不住的,对于顾客来说是缘份。遇到好的柴烧又是自己中意的,那就不要让这一次的遇见,成为下一次的等待和遗憾。
常言道:“知己难寻、好壶难求⋯”。
柴烧中能烧到满壶的翡翠青瓷·正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把「翡翠青瓷」的柴烧壶非常难得。「翡翠青瓷」的意思柴烧烧至如翡翠与青瓷的颜色、能有这颜色是当柴窑里、温度上升到1200多度时、木柴的油与火与灰在空中相融合、在窑内的油与灰就随著风落在窑里的胚体上、而能呈现漂亮的翡翠青瓷、可所谓是上天的眷顾、是在排窑上的好位置、却是老师作者或烧窑者无法去掌握的命运。
也有顾客常常问我们︰台湾柴烧陶特点是不上釉柴烧,那么为何烧成作品表面会如同上釉般的釉层与丰富的色彩呢?
因为柴窑烧陶时,木柴燃烧后的灰烬,会随着热气流飘落在作品上,当窑内温度高达1200℃(依木柴种类而有所不同)以上时,木灰与坯体表面开始熔融,不同温度时段所累积的木灰,受到窑内氧化或还原气氛的影响,其中的金属矿物会使形成的釉面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这种方式形成的釉称为「自然落灰釉」。
柴窑烧制过程中,木柴燃烧的火焰直接在体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纹」,木柴燃烧过程的灰烬,随着热气流飘落在作品上产生「自然落灰釉」,使作品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在作品的受火面与背火面所产生的自然阴阳变化,是电窑、瓦斯窑所不及的。落灰经高温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迷人之处。
木灰附着陶坯产生化学作用,但对窑壁、窑具因长期使用而大量附着沾黏侵蚀,使窑具寿命减短。柴窑窑烧的时间往往需要两三天以上,且温度至少需达到1,260度,否则落灰量不足,是不尽其功的。也因此木柴的消耗量大(1立方米的窑约需2、3吨柴,视窑大小、烧窑时间而有所差异)柴烧时须持续投柴耗费极大的体力与耐力,都是造成柴烧陶作品成本高的原因。
柴烧陶不仅仅是柴烧,是人、土、窑、柴、火结合,以自然界的力量飞舞出生动流畅的线条,挥洒自然多变的神采,留下隽永的表情。其自然落灰釉有许多变化,依其特点有玻化、无光、石质、火纹、火痕、金彩、银彩、虹彩、柴烧红、金红彩、柴烧黑、柴烧结晶、柴烧蓝等柴烧自然落灰釉特色。
一辈子,总有一把壶在等着与您的相遇,它就那么自自然然地,呆在那儿,默默地,等着你,来自大自然珍罕而又独特的诱惑。既是人类摆脱原始生活状态的身心进化。又是汲取自然的审美升华和智慧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