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开裂、膨胀和坍塌这类窑变效果,通常是由作品结构不合理、烧成原因或者黏土成分造成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上述烧成效果可以说是对作品的一种损害,但是也有很偶然的时候,可以说是它们为作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感。
开裂和细纹
开裂、细纹、曲翘和坍塌都是特殊的烧成效果。在日本人的审美观中,上述肌理符合他们崇尚自然之美的特性。
他们很喜欢在坍塌的窑炉内“淘宝”,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后才决定要不要丢掉。
抹茶碗,8.9cm×12.7cm×12.7cm,炻器,志野烧泥浆,天然灰釉
艺术家:马克·兰塞特
摄影师:艾迪·戴素尤
日语里有很多形容“开裂”的词汇,用以表达日本人对偶发效果和自然之美的推崇。这种美感也是很多日本陶艺家所追求的。
这些词汇也充分说明了柴窑烧成过程的多变性。开裂的原因如下:作品自身的结构问题;过烧;在平放的器皿上堆压重物;在满窑的过程中不小心用木柴碰伤了坯体,烧成的最初阶段升温过快:突然间改变烧成温度。
最常见的开裂肌理有三种:
细微纹——像头发丝一样细小的裂痕。
细纹——比细微纹稍大,但是也不能透过缝隙看到对面的事物。
裂口——裂痕较大,能透过缝隙看到对面的事物。
裂痕
指烧成过程中形成的细微纹或者细纹,具有一定的美感。
“天天都是大晴天”,132cm×43.2cm×38.1cm,炻器,天然灰釉
艺术家:马克·兰塞特
摄影师:艾迪·戴素尤
裂口
指烧成过程中形成的较宽的裂缝,具有一定的美感。
盘子,48.3cm×48.3cm×6.4cm,炻器,天然灰釉
摄影师:影山弘
半个花插,28cm×20.3cm×22.9cm,炻器,天然灰釉
艺术家:日下部正和
摄影师:影山弘
修补方式:用黄金填缝
可以将某些作品上的裂痕视为一种特殊的美保留下来,也可以用黄金填塞修补。
缝隙被堵住了,器皿也就更有实用价值了。但这种方法会令裂痕更加显眼。
葫芦形花插,45.7cm×22.9cm×22.9cm,器,天然灰釉
由桥本萧实施“黄金填缝修补法”
艺术家:日下部正和
摄影师:影山弘
先用腻子补平裂缝,待其干燥后表面上刷一层清漆,最后趁清漆半干之际撒上金粉。清漆会将金粉牢牢地吸附在作品表面上。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偶然间产生的窑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