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百度百科上称其手艺工人;指古代巧匠、匠石;指擅长写作的人。语出《墨子·天志上》:“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透过双手不断地锤炼、磨砺,为的是对技艺和品质的至高追求,更是对“心”的历练。匠人易得,而匠心难获,真正独具匠心的“匠人”锻造,是伴随身体的痛苦和疲倦,而内心却平静而享受的过程。
而陶先生柴烧可以算是独具匠心的“匠人”所锻造,这在柴烧制作过程中尤为体现。
几个世纪以前,木柴还是唯一的燃料,大部分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力完成。制陶者制作并烧制陶器,以满足生活需要。
而新型燃料和窑炉的出现,导致陶瓷产区的地位逐渐下降。例如电窑和气窑仅需一个人操作就足够了。
但是陶先生致力于传承柴烧文化,坚持用古朴的技艺,构筑窑炉,燃烧薪柴,用不眠不休的守候成就胚体在高温中的蜕变。
煅烧条件严苛
柴烧虽然是陶器,但其烧窑过程讲究三个时期、六个阶段,她的烧成温度又远远高于普通陶器,普通陶器的烧成温度通常是700-800摄氏度,而柴烧的烧成温度要达到1200摄氏度甚至更高。
不眠不休的守候
烧制柴烧作品时,薪柴的消耗量极大,且一般烧窑需三至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需要耗费极大的体力和耐力。
独一无二的造化
柴烧陶器作品拥有浑厚内敛的质感,其“火痕”与“灰釉”所构成的人工无法达到的自然美妙纹路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火痕和落灰会因烧窑的薪柴材质不同、坯表在窑内的位置及所受的温度差异而呈现各异,这也决定了每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件柴烧作品
都凝结了陶先生的心血
铸就一件柴烧作品的背后
也是柴烧匠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感悟的融入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匠人精神不只是随便说说,而是在过程中真正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