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习惯等等。而传统的英文“Tradition”一词源自拉丁语“Traditio”,即“传承”之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各民族也都需要拥有传统文化的守艺人。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并将成为崇尚健康的21世纪的主流饮品。中国是茶的发祥地,为了搭配饮茶,先人在饮茶器物上更是花费心思,制陶业兴起,柴烧便是古老烧窑艺术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这个机器复刻的年代,柴烧工艺的独特与质朴也更加散发出迷人色彩。
何谓柴烧,柴烧,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是多次烧成实验调整所获得的心得。土质和土胎的配方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柴烧的锤炼中,土胎与火交融,经过火炬和火痕引出红榴、黑榴、胡麻、闪光银等颜色,甚至一件作品呈现七彩色泽。这个独特的烧窑技艺在日本盛行,每当中国五千年瑰丽文化的一支在他人国土上兴盛之时,心中不免五味杂陈,陶先生柴烧创始人走访日本,看到日本艺术家对柴烧的虔诚,下定决心要做中国传统柴烧文化的守艺人,恢复中国柴烧文化自信力。
中国是历史上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每每流连一座古城,都会发现不同古城的点滴陶瓷记忆,客栈老板从来是以茶待人,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品茗论事,石板路两旁的店铺,也时不时传来陶瓷碰撞的清脆响声,仿佛有陶瓷才有古镇的悠远,有陶瓷才有古镇的文化。
陶先生穿行古镇,追随陶瓷文化,酷爱饮茶,在精心布置的会所说茶学道。初识柴烧,在离家最近的德化,德化是福建最有名的烧窑基地,去德化之时恰逢艺术家烧窑时间,前些日的微雨让木柴潮湿,艺术家忙着烘干木材,又忙着控制窑内温度,不眠不休也始终坚守,柴烧的魅力让我们大为好奇,就这样,从体验柴烧到接触柴烧艺人,陶先生更加坚定了守护柴烧之心。
中国崇尚雅士茶道,柴烧茶具以其质朴天成的气质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在古代,雅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雅士茶道是已成大气候的中国茶道流派。茶人主要是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名门因秀,对于饮茶,主要不图止渴、消食、提神,而在乎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陶先生柴烧的主旨是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渴求脱离世俗与心之对话,正是雅士之所需。因此,陶先生柴烧无疑是最匹配雅士之道的茶具,陶先生柴烧所追求的是自然与人的对话,用品茗时刻的宁静呼唤心灵回归。在喧闹世间的雅致品茗中悟出道理。茶人雅士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希望有所发现,有所寄托、有所忘怀。
茶具和茶,不仅滋养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茶具并非普通器物,在我看来茶具是有灵性之物,如同玉器养人一样,柴烧茶具同样能养人,柴烧茶器中的丰富矿物质能够有助于人体健康,柴烧茶具有着艺术家的气质,仿佛一饮直接就能细读叶纹,静听山水。
陶先生是传承,是在崇高而神圣的行动与生活艺术里体会到生命不可言喻的境界。而传承是一种延续,延续是艺术的生命,愿不忘初心,为柴烧坚守,做中国传统柴烧文化的守艺人。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柴烧,并不是会烧的都叫做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