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拿到看到一件柴燒作品,深深打動你的心的一定不是造型,而是它身上那些斑駁的痕跡。不錯,那就是火痕,是泥胎浴火之後留下的永久影像,是涅槃重生之後的全新形象。
你可以仔細觀察它身上火的印跡,尋找火與泥相遇之後纏綿的蛛絲馬跡;研究它每一處的顏色,以便推斷燒製氣氛和木材燃燒後留下的灰燼中所含的礦物質;分析它身上的肌理,以推斷灰燼的厚度及火焰的走向⋯
這是一個深入探討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欣賞美的作品而感覺愉悅的氣氛。真正美的東西需要你認真地仔細地研究。
通過研究,你會深入發現,柴燒作品每一件都不會相同,哪怕它們的器型大致相同,但它們身上的顏色,肌理和圖案等卻千差萬別,無一處雷同,那種極為低調的美,能夠直逼你的心底,百看不厭。那無法複製的自然美感,可以媲美世界上的任何東西。
這就是火的藝術,是火讓不起眼的泥坯變成一隻色彩豐富多變,紋路包羅萬象的鳳凰。
這些俗稱窯變的效果,正是由主角火來演繹。雖說還有黏土類型,作品擺放位置,滿窯的方式,木柴的品種,溫度曲線,灰燼的落點,餘燼的堆成,燒成時間,降溫的方式與速度等等各種因素,但這些都是圍繞著火在進行。所以,火在柴燒中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黑子柴燒:浴火重生——火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