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

柴烧壶 龙窑王 1538浏览 0评论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

始于明正德年间的紫砂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大放异彩,进入鼎盛时期。此时,制壶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各路制壶名匠施展着自己的独门绝技。群英“切磋”之际,也极大地推动了紫砂文化的发展与兴盛。在这群人当中,出生于嘉庆年间宜兴上袁村的邵大亨,是继时大彬、陈鸣远之后紫砂艺术达到又一个高峰的人物,被视作紫砂艺史上杰出的里程碑。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1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2

邵大亨的手作壶以气韵见长,朴实庄重,气势不凡,有“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之美称。德钟壶式是邵大亨的代表作,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乃经典壶式之一。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3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4

清代高熙曾在《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中有云:“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5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6

德钟”亦名“钟德”。其称谓还有德中和中德,但究竟哪一名称更为贴切,尚未有定论。此前有人称“钟德”,其依据可能来源于《康熙字典》。字典中对“钟”字的解释是这样的:“钟,乐钟也。钟空也,内空受气多,故声大也。钟鼓乐之。”  钟与鼓一样是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是音乐的代称、象征。中国儒家学说有两个基点即“礼、乐”。乐,钟也。钟德即“乐德之意。”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7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8

一般意义上的德钟壶,壶身造型取自“盅”型,圆型平纽与器身形似,直流、耳型鋬,有清正直谏君子之风度。壶肩线条圆转,过度极其自然,鋬流根部与肩线自然结合,各自延伸化转,呈疏朗大气之韵。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9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10

大观之德钟壶,在以往的器型上做了调整。同时,用陶泥取代了紫砂,经过柴窑裸烧后发色呈酱紫色,釉色沉稳大气又耐看。总而言之,大观德钟壶系列产品,在致敬大亨经典之作的同时,也善于挖掘隐埋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善于结合当下时代的变化,制作出实用兼具美观,文化底蕴与技艺并存的器物。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插图11

柴烧之器物,初次观赏,因其质朴淡雅的釉色而驻足,诗意的落灰与出彩的火痕相碰撞,描绘出一幅自然又极具内涵的画面,令人不自觉地想要沉浸其中,感受它的魅力。再次品味,因其精巧的器型的赞不绝口。最后,在使用过程中才有高山流水遇知音般地惺惺相惜。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柴烧德钟壶 || 钟乐之德,以壶为器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