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

各地柴烧 龙窑王 860浏览 0评论

一、邹圩陶陶泥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看完南怀瑾先生的著述–《易经系传别讲》和《易经杂说》,就已经意识到:宇宙万有同一法则,万物一太极。世界各地所有的陶器都是同类,主要的矿物成份也都是一样的,只要调配的陶泥的化学组成接近,陶器的实用功能就接近。

笔者主攻的本土传统陶器-邹圩陶,在没有自己配制陶泥之前,就了解到当地各家的泥料配方就是黄泥与红泥4:6 、5:5、6:4范围之内。笔者从2017-2019年也曾检测过好多当地陶泥,只有一次接近紫砂陶泥化学组成: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

(2017年5月笔者才开始自学制壶)

也检测过几次坭兴陶的陶泥,根据检测的结果,含铁量都是偏低。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

(上图为2020年5月笔者亲手配制的陶泥化学组成检测报告)

当笔者亲手配制、练泥之后,并比陶泥化学组成检测报告(见上图)时,回想陶土练制现场,才发现陶泥存在的问题:

1、泥料配比时,没有人会将陶土先过称,实际的配比都只是个大概数而已,无法达到精准;

2、邹圩陶所用的陶土(黄泥和红泥)皆裸露在地面,经雨打会导致较多矿物成分流失,最终也影响到陶泥的品质;

3、不同的目的,所配制的陶泥是有区别的。如陶塑,所用的陶泥很好的可塑性,支撑力要足,烧制时还不易变形、烧趴;茶器则不同,首先要利茶效果好。这一点只能通过所泡出的茶来鉴定,而绝大部分的陶艺人不会品茶、甚至不喝茶,无法具有品鉴能力。因此也只能依传统配方或稍加改变,不会再去做过多的实践尝试。

二、最新配方的利茶效果

笔者从2009年识茶,随后玩陶、2015年5月开始烧窑,2017年5月开始制壶,直到2020年才回归到制陶的原点-陶土配制(配比、练泥)。终于在第40窑笔者亲手配制出自己满意的利茶效果的配方。下图为笔者亲手配制、40窑出品的陶壶: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7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8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9

因第一次没有把握好干湿度和陈腐时间,导致茶壶容量严重偏小(都小于130CC),且有些有裂痕,这几把壶都还在笔者手上。经较长时间的观察与对比,笔者发现:此配方的茶壶利茶效果,没有了传统配方减弱茶香与口感的缺点,达到了聚香,可以随便泡什么茶。用一句话来总结 :适度改善,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的原汁原味!也可以随时接受茶人的检验与挑剔。从下一窑(第41窑开始)全面采用此配方,从此笔者可以专注于提高制作工艺和烧窑技术;

回顾过去,真可谓是“自学陶艺,五年始出师”!笔者应算是真正踏入了陶艺之门吧。

三、本窑邹圩陶烧成效果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0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1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2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3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4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5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6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7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8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19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0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1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2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3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4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5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6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7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8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29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0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1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2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3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4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5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6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7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8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39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0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1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2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3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4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5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6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7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8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49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0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1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2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3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4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5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6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7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8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59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0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1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2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3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4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5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6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7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8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插图69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甘地柴窑第40窑分享(5)--邹圩陶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