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

柴烧品牌 龙窑王 1510浏览 0评论

[内容摘要很多事情、工作等着窑主亲力亲为,五周年的纪念便按“甘地柴窑简介、窑主简历、历窑精彩回顾、手捏制作日趋成熟“四方面内容,给自己做个总结、回顾与反思。也借此机会感恩所有关注、支持甘地柴窑的亲们!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

(续《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2)》)

广西有万年制陶历史

广西是古陶遗址最丰富的地区,出土了陶片超过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四处:桂林的甑皮岩遗址、庙岩遗址、大岩遗址和南宁的顶蛳山贝丘遗址。一个省就有有四处万年以上的古陶遗址,这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

有90%(即36处)的贝丘遗址是分布在邕江和邕江上游的左、右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南宁市所处的邕江流域最为集中,数量多且分布密集,是广西贝丘文化的中心区域。

根据《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的发掘》介绍:“顶蛳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一期的陶器,与江西万年仙人洞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特征相似,其年代也应大体一致,大约在距今10000年左右。…

        依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以顶蛳山遗址二、三期文化为代表的,集中分布于南宁及其附近地区的、以贝丘遗址为特征的这一类遗存命名为“顶蛳山文化”。与顶蛳山遗址第二、三期面貌相同或相近的文化遗存,在南宁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南宁豹子头、横县秋江、西津、扶绥敢造、江西岸、邕宁长塘等遗址,皆属“顶蛳山文化”的范畴。顶蛳山文化属于广西新石器时代中期,年代距今8000~7000左右。…”

传统制陶技艺源远流长的核心因素:

陶器因生活所需而被人们发明出来,作为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有人类群居的地方,必然有陶器的生产;因陶土笨重、陶器易碎、交通不方便,生产陶器所需要的陶土、燃料只能就地取材。这就是陶器制作技艺在各地区、各民族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因素。产品是否符合人们生活所需,也将是此技艺能否继续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主攻本土陶器的优势:

邹圩陶器为笔者家乡本土的传统日用陶器,是传统老百姓生活必需品。据宾阳县红陶非遗传承人颜长希介绍(有族谱为证):由颜、苏、冯、梁、袁等姓氏从南宁横县迁徙至广西宾阳县邹圩镇的江口窑、下窑村和新窑村,将传统制陶技艺传承过来。笔者主攻邹圩陶器有着独特的优势:

1、有充足、丰富的陶土资源,能够确保陶泥的自然环保,安全可靠;

2、自己有鉴别柴烧茶器利茶效果的能力,自己能够练泥、制陶、烧窑,可将茶器的利茶效果发挥到最大化,产品质量有保证;

3、根据相关考古资料和考古研究,广西南宁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制陶技艺(包括宾阳县的邹圩陶器和横县杨村红陶),皆从邕江流域的”顶蛳山贝丘遗址“发展出来,有着10000年历史沉淀,我们有责任将传统制陶技艺传承与发展。

历窑精彩回顾:

第26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

上图为邹圩陶,下图为柴烧坭兴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

第27窑:(均为坭兴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

第28窑:(均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5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6

第29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5

上图为邹圩陶,下图为柴烧坭兴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2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1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5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6

第30窑:(圴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3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5

第31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8

上图为坭兴陶,下图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49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2

第32窑:(均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5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6

第33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7

上图为邹圩陶,下图全为柴烧坭兴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5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3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5

第34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6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2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3

上图为邹圩陶,下图为柴烧坭兴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5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79

第35窑:(五年来此窑最出彩)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5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7

上图为柴烧坭兴陶,下图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8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5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6

第36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8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9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0

上图为柴烧坭兴陶,下图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5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6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7

第37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8

上图为邹圩陶,下图柴烧坭兴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0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0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1

第38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2

上图为柴烧坭兴陶,下图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3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4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5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8

第39窑: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19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0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1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2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3

上图为柴烧坭兴陶,下图为邹圩陶: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4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5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6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7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插图128

笔者的反思

  广西坭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但柴烧坭兴陶精品却极难烧出。纵观过去的39窑中,甘地柴窑第35窑的柴烧作品最为出彩:坭兴陶和邹圩陶精品多,柴烧效果惊艳,且精品的完整无瑕数量多。这不能不让笔者深深地反思:同样都是钦州洪七公的泥料、同时一窑烧制坭兴陶、邹圩陶和紫砂陶三种陶土,为何第35窑就有如此精彩的出品?钦州坭兴陶陶泥烧成温度低固然是个不是主要问题,更多应是个人烧窑技术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柴烧网 » 甘地柴窑创建五周年纪念(3)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